形成“靠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的風尚,使潛規則無處遁形,讓投機鉆營者碰壁,讓埋頭者出頭、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
習近平總書記曾以“不粘人”贊譽務實干部,他們不諂媚領導,不經營關系,憑實績立身。現實中,有少數干部精于“琢磨人”,他們揣摩上意、編織關系、攀附權勢,將“人際學”奉為晉升圭臬。這兩類干部的差異,折射出實干與鉆營兩種價值取向的分野,帶來不同的人生結局。
“琢磨人”者遇事推諉塞責,卻諳熟“感情賄賂”之術。他們以拉幫結派替代履職盡責,熱衷鉆營各種關系,表面殷勤備至,實則醉翁之意不在酒。此類行為看似人情練達,實則暗藏危機。當“琢磨人”成為潛規則,吹拍逢迎大行其道,必然催生精致利己的土壤。屆時遇事推諉塞責者有之,攬功諉過者有之,熱衷經營“小圈子”、編織“關系網”者亦有之,組織內部輕則人心渙散、信任消弭,重則導致“劣幣”驅逐“良幣”,讓實干者寒心、使擔當者卻步。這種只唯上不唯實的“琢磨”,會讓精力耗費在阿諛奉承、投其所好上,同志關系淪為利益交換,上下級紐帶異化為人身依附,致使黨內政治文化被虛浮之氣侵蝕、政治生態被污染。
“琢磨事”的干部凝心于職責使命,將精力傾注于履職擔當,視困難為磨刀石。谷文昌立誓“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終讓海島換天地,李保國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太行,終把荒山變金山,皆是以“時時放心不下”之責百煉成鋼。面對改革深水區,尤需涵養“切磋琢磨,乃成寶器”之勇毅,把全部精力撲在工作上,成為駕馭改革的行家里手。“琢磨事”并非閉門造車,而是以問題為導向,在實踐的熔爐中錘煉真本領、涵養大格局。當每位干部都成為“事的專家”,組織自然能形成“業的合力”,改革推進才能蹄疾步穩,事業發展才能持續興旺。
事業的豐碑永遠矗立在實干的土壤上,而非人際鉆營的浮沙中。黨員干部要立根固本,校準價值坐標,深刻認識“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本質要求,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將個人追求融入集體事業,從思想深處鏟除“關系哲學”的滋生土壤,真正做到心無旁騖謀發展、躬身力行解民憂。要樹立鮮明導向,形成“靠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的風尚,堅決破除簡單的以票取人傾向,強化權力監督與問責,織密制度籠子,使潛規則無處遁形,讓投機鉆營者碰壁,讓埋頭者出頭、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要凈化政治生態,大力倡導清
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旗幟鮮明支持不諂媚不經營、專注干事、一心為民的“不粘人”干部,弘揚實干文化、抵制庸俗習氣,營造重實干、重實績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