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出自明代文學家、思想家呂坤《呻吟語》。這句話意思是,放縱一個欲念,各種邪惡就會乘虛而入。對黨員干部來說,“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最緊要的是守住內心。心中有戒,才能行之有界,才能在糖衣炮彈面前永葆本色,在紛繁誘惑中堅守初心。廣大黨員干部當時時攬鏡自照,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莫讓“一念放恣”蒙蔽心境,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做到“眼里識得破”“肚里忍得過”,守住風清氣正的精神家園。
白居易在《傷唐衢二首》中寫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心中存大道、能自持、有定力,就不會為外物所役使,就能保持氣節。春秋時期公儀休在魯國身居要職,有人知道他喜歡吃魚,便投其所好上門送魚,公儀休卻堅辭不受。送魚人不解,公儀休說:“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只有防微杜漸,才能避免“免于相”,長享魚之滋味。然而現實中,諸如“小錯不算錯”“小節無害論”的錯誤思想仍有市場,少數黨員干部在思想防線上打開了“缺口”,在推杯換盞中放松警惕,在小恩小惠前丟掉原則,最終開啟“貪欲無度,牢獄自筑”的禍端。“一念之差,足喪生平之善”,小事不容小視,小節不可脫節,否則便易讓“別有用心者”牽著鼻子走,一步步越“底線”、闖“雷區”,在誘惑面前繳械投降,釀成無可挽回的大禍。
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梳理眾多風腐一體案件不難發現,涉案人員雖然都懂得貪欲致禍的道理,但就是耐不住誘惑,在欲望的裹挾下心存僥幸,逐漸喪失理性定力,最終走向墮落。一場不該赴的局、一頓不該吃的飯、一份不該收的禮,不僅是作風問題的具體表現,更是檢驗黨性的關口。董必武一生清廉,曾經因為賬面上有六角錢的開支平不了,主動向黨中央寫檢討信;谷文昌一生踐行一句諾言,“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他們擇高處立、向寬處行,拒絕心為物役、庸俗放縱,做到正心明道、懷德自重、修身慎行,體現了共產黨人“守正為心,疾惡不懼”的篤定。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共產黨員要有“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精神,時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開展,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是參與者。對于黨員干部來講,無論處于什么崗位、居于什么職位,都要做到正心修身、懷德自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以開展學習教育為契機,同黨中央要求“對標”,拿黨章黨規“掃描”,用人民群眾新期待“透視”,將紀律和規矩在內心深處筑牢、在思想深處扎根,不以“影響不大”縱容自己,不以“下不為例”原諒自己,在自我約束中戒貪止欲、清廉自守,以釘釘子精神書寫作風建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