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官職更重要的,是事業;比名利更關鍵的,是實績。干部真正的成長進步,是在實踐熔爐中淬煉、在組織培養中滋養、在群眾認可中升華的過程
干部成長成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然而,有的干部對自我成長依然抱有“走捷徑”的心態,絞盡腦汁搞“自我設計”。或精算晉升節點,“兩年沒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沒挪動、四處去活動”;或沉迷履歷“鍍金”,設法“混”文憑、經歷;更有甚者,因沒有得到預期的職務晉升,就動起了歪腦筋,從奔“前程”轉向求“錢程”尋求補償。
對“自我設計”的熱衷,來源于對干部成長本質的認知偏差。當干部的成長歷程被片面地量化為晉升的時間刻度表,當職務的高低被干部視為衡量自身價值的唯一標尺,“有位”與“有為”便本末倒置。而深究根本,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根源,是政績觀、權力觀的錯位。在錯誤觀念引導下,這些干部僅僅愿意在能夠出顯績、在上級面前得夸贊的任務上花費精力,而對于那些夯實基礎、著眼長遠的潛績工作,往往得過且過、敷衍了事。他們把更高的職位與更大的權力畫上等號,對職務晉升趨之若鶩,卻忘記了權力姓“公”不姓“私”,權力由人民賦予,且只屬于人民。
應該認識到,比官職更重要的,是事業;比名利更關鍵的,是實績。干部真正的成長進步,是在實踐熔爐中淬煉、在組織培養中滋養、在群眾認可中升華的過程。實踐是最好的跑馬場,更是最公平的賽馬場,離開火熱的實踐一線,任何精心設計出的光鮮履歷表、晉升路線圖都如沙上之塔、一碰即潰;組織培養為干部校準思想航向、補充能力養分,只有依托組織,干部個人才能擁有成就事業的廣闊空間;群眾滿意度則是檢驗干部工作成效的“金標準”,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干部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干部放在臺上。
干部進步不必也不能靠“自我設計”。要樹立起科學的“進步觀”,摒棄鉆營,修煉內功,多以己之短比人之長,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以實實在在的業績,贏得組織認可、接受組織挑選。要樹立起正確的“得失觀”,理性看待工作中的順境逆境,當面臨晉升的機遇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驕傲自滿,不急躁冒進;當一時發展沒能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時,不灰心喪氣,不怨天尤人,把挫折坎坷當作是提升自己的大好機會。
激勵干部持續開拓進取、干事創業,還需要系統性營造良好的干部選拔任用生態。要構建序事辨才、知事識人的考察考核機制,通過強化實戰實績導向,既讓勇于攻堅、善作善成的“獅子型”干部有舞臺,又讓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老黃牛型”干部有奔頭。要完善墩苗育苗、充電賦能的動態培養體系,打破論資排輩等隱形臺階,將管與育貫穿干部成長全程,既放到關鍵崗位上壓擔子,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搭梯子,還要堅持從嚴管理監督“修葉子”,讓干部更好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