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減負,從小小的一塊屏幕開始。今年以來,浙江省部署開展“屏幕中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行動,對全省各級各單位公務視頻、PPT等情況進行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推動視頻、PPT“減量、減費、減負”。
據(jù)“寧波發(fā)布”7月26日消息,寧波通報2起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其中,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花費財政資金制作非必要電子演示文稿,適用場景單一、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低,與“過緊日子”要求不符。
PPT作為公眾非常熟悉的軟件,能夠幫助我們更直觀、清晰地展示情況,提高匯報效率和效果,在一些工作場景中無疑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在PPT、視頻展示上出現(xiàn)了“內卷”、泛濫之風,越做越“高大上”、越做越“離不開”。無論大事小事,一有公務活動,制作PPT、視頻似乎成了“標配”,特別是匯報、迎檢更需要它們“撐場面”。
由于將過多精力用在鏡頭調度、特效包裝上,一些工作部署安排、總結匯報的PPT、視頻外觀越做越花哨,內容卻乏善可陳,甚至化簡約為繁瑣,導致真實的情況被掩蓋、問題被隱藏,屏幕成了“屏保”。同時,制作PPT、視頻費時費力,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必然帶來無謂的人力、物力投入。
工作怎么干、干得怎樣,本來寫清楚、說明白就夠了,過度看重展示的方式,PPT、視頻泛化濫用,本質是喜做表面文章,把心思花在“濾鏡”“美顏”上,必然擠壓用在辦實事上的時間。把大量時間精力耗費在PPT、視頻制作上,熱鬧好看,結果不了了之,“忙了個寂寞”,本末倒置、得不償失。長此以往,政務工作將陷入“重形式、輕內容”的怪圈,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不分場合、不分情況地過度使用PPT、視頻,是一種慣性和任性,源頭是形式主義,折射了浮躁不實的工作作風和理念,貽害無窮。必須明確,非必要不做PPT、視頻,剎住泛化濫用之風。
整治“屏幕中的形式主義”,需要有科學的配套機制,注重從源頭進行管控。整治并不意味著“一刀切”,而是需要識別出哪些是“數(shù)字表演”,哪些才是真實需求。
加強對公務PPT、視頻制作使用管理、財會監(jiān)督、審計監(jiān)督,對公務視頻制作、電子演示文稿、網絡直播等建立及時報批的工作機制,既查顯性的賬務浪費,也糾隱性的人力浪費,切實取消不必要公務PPT、視頻。
PPT、視頻作為信息傳遞與工作展示的重要載體,本身不是麻煩制造者,更無“原罪”。堅決向“屏幕中的形式主義”說不,就是要讓屏幕回歸其信息傳遞的本質功能,讓政務工作走上務實高效的軌道。
總而言之,無論是財政資金、還是公務人員的時間精力,都應該用在“刀刃上”。所有改革的最終目的,都是把節(jié)約下來的資源留給最緊迫、最實在的需求,辦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