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東縣以全面推進鄉鎮黨校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延伸鄉鎮黨校教育觸角,整合教育資源,聚焦黨校陣地建設、教學培訓、制度管理,切實筑牢黨員教育主陣地,不斷提升基層黨員教育質效。
以建好鄉鎮黨校為發力點,實現陣地建設優質化。印發《肥東縣關于縣鄉黨校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試行)》,按照“因地制宜、規范節儉、功能整合、一校多用”的原則,充分利用鄉村會議室、遠程教育站點、文化活動中心等現有場所,在全縣范圍內設立20個鄉鎮(園區)黨校。按照“有組織機構、有場地設施、有師資隊伍、有培訓計劃、有管理制度、有經費保障”“六有”標準和“組織領導強、設施配套強、師資隊伍強、運行管理好、教學效果好、任務完成好”“三強三好”標準,統籌利用現有會議室、文化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規范配置各鄉鎮(園區)教育教學陣地。根據鄉鎮(園區)地域面積和黨員數量,部分村(社區)重點打造36處現場教學點、8處現場教學基地,推動培訓陣地向最基層延伸。聚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村級現場教學點,推動培訓陣地向農村延伸。
以整合培訓力量為關鍵點,實現師資隊伍專業化。探索建立鄉鎮黨校“點單+派單+接單+評單”機制,從縣級黨校、紀檢監察、農業、民政等部門抽調熟悉黨的基本理論、黨風廉政、農業產業、民生保障政策的干部組成縣級“紅色講師團”,明確鄉鎮黨校開班前向師資課題庫“選課點單”,再由縣委組織部統籌協調“排課派單”,今年以來開展送學上門128場,培訓黨員2680余人次。組建以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為主要成員的鄉鎮講師隊伍,將專業技術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轉化為大白話、本地話、鄉土話,采取“嘮家常”方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黨章黨規黨紀、鄉村振興等知識講深講透,讓基層黨員群眾聽得懂、聽得進。完善講師教學質量評估制度,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及電話回訪等方式,對講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師資構成。
以創新教育形式為著力點,實現培訓方式多樣化。推行“理論+體驗”教學模式,依托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青龍廠褚老圩新四軍東進抗日紀念館等本土紅色資源,打造黨性教育基地44處,利用“七一”“八一”等重要時間節點,分批組織1.1萬余名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接受紅色教育。推行“分類+分級”教學模式,依托縣委黨校,每年分領域、分批次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干部開展集中培訓;依托鄉鎮(園區)黨校,堅持每月舉辦1期培訓班,組織重溫入黨誓詞、開展實務培訓;依托現場教學站點,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常態長效。2023年以來,縣委黨校舉辦培訓班6期、鄉鎮(園區)黨校培訓班190余期,教學點開展活動240場,培訓黨員2.1萬人次。依托合肥市“十號遠教課堂”邀請省市黨校教授、農學專家、電商主播、電商渠道經理等業內精英,開展理論教育、多肉種植、苗木種植、農產品電商銷售等活動36場次,培訓黨員群眾2558人次,把黨員教育資源轉化為推動農業產業轉化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