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實需要。要堅持全周期管理、一體化貫通理念,建強“選育管用”隊伍建設完整鏈條,通過精準多元“選”、科學實戰“育”、常態嚴格“管”、合理導向“用”,助推各類人才“化繭成蝶”,打造一支政治過硬、德才兼備、堪當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慧眼”選好干部。“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放眼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選拔干部。健全考察機制和辦法,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了解干部,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聽取領導意見、收集干部評價、打聽群眾口碑。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節”中察德,全面了解干部在矛盾挑戰面前能否突破桎梏找準方向、能否創新方法謀事辦事、面對突發事件處理方法是否得當等,做到多方印證、多維考量、立體識人,做到優選一批、歷練一批、儲備一批。要嚴把清廉關,建立健全個人主動報告、組織抽查核實的制度辦法,在提任、申報等環節發力;用好深入談話、延伸考察等辦法,用活巡察、審計等成果,發揮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作用,堅決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
“匠心”育好干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健全干部培養體系,以長遠目光和戰略思維做好人才梯隊建設,堅持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打造“線上+線下、集中+自學、理論+實踐”的學習模式,通過崗前培訓、集中調訓、輪崗鍛煉、結對幫帶、掛職交流等方式促進干部成長。不斷探索干部專業能力培訓新模式,精設培訓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拓展培訓渠道,突出信息化手段運用。常態化實行“請進來、走出去”,把專家請進來傳授經驗,讓干部走出去現場取經。讓干部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中增長見識見解,在聯系群眾的過程中涵養為民情懷,在處理復雜問題的工作實際中提升能力水平,確保干部向下扎根基層土壤,通過基層歷練打牢基礎、增長才干。精心選拔一批責任心強、思路新穎、甘于奉獻、敢于擔當的年輕干部加入后備人才庫,讓工作實踐真正成為人才成長的“練兵場”和人才選拔培養的“育苗園”。
“黑臉”管好干部。“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堅持嚴管就是厚愛,抓好關鍵環節和重要細節,讓干部既受到鞭策又倍感溫暖,做事既有原則、有底線、有規矩,又有激情、干勁。經常性開展干部政治體檢,全方位掌握干部政治表現、廉潔自律等方面情況,落實談心談話制度,在單位部門調整、個人職務職級變動、受到獎勵懲處等關鍵時刻、特殊節點“必談”,對其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提醒、早糾正;精準用好“四種形態”,堅持“三個區分開來”,該教育的教育、該處理的處理,做到刀刃向內、真查真擺、嚴查嚴改、立行立改,真正讓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廉潔文化滋養身心的作用;嚴格監督干部“八小時內外”,引導干部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守住守牢拒腐防變防線,讓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躬身”用好干部。“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要充分考慮干部的專業背景、性格特點、能力特長,細心考察掌握干部的優點和缺點,把干部德才素質的共性要求與個性區分相結合,做到因材施用、人崗相適、人盡其才。打破論資排輩和以票取人的條框束縛,讓會干事的干部有機會,讓干成事的干部有位置,為擔當的干部擔當。選配一批政治素質好、學歷層次高、專業能力強、培養潛力大、工作實績優的干部。充分發揮考核在干部任用中的導向、評價和監督作用,堅持日常考核和關鍵節點考核相結合、聽匯報和走現場相結合,科學設置加分項、減分項及獎懲事項,傾聽來自一線群眾的評價,擠出成績中的水分,確保考核的含金量,把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任用提拔和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導向,推動干部主動想事、謀事、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