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指出,“大力選拔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干部”。干部要有“為官避事平生恥”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其位謀其政、在其位盡其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真正把擔當放在心坎上、扛在肩膀上。
但在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常常躲在后面,不想擔當、不敢負責。有的當起“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平庸官”;有的做“困難繞著走,問題躲著行”的“推諉官”;有的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太平官”……這些不擔當、不負責的干部雖是少數,但卻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影響了干部隊伍擔當干事的豪情和干勁。
選人用人導向是最大的導向。用什么樣的干部,什么樣的干部就會多起來;不用什么樣的干部,什么樣的干部就會少起來。大力選拔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干部,堅決不用不擔當、不負責的干部,各級干部才能主動作為,把擔當扛在肩上,練就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各級組織部門要把擔當負責作為選用干部的一把重要標尺,從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多層面考察干部,多想想“該用誰”而不是“誰該用”,打破“愛惜羽毛”“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的陳規舊俗,把那些敢抓敢管、擔當有為,有血性、有闖勁的干部及時用起來,真正讓想干事、肯擔當的干部有舞臺,讓繞著走、不擔當的干部沒市場。
干部勇于擔當負責,可能因此而擔責,甚至被追責。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干部在擔當作為、勇闖新路的過程中難免會走彎路,甚至犯錯誤。如果對這些敢擔當、勇作為的干部,不問緣由,上來就扣帽子、揪辮子,很容易挫傷擔當擔責的勇氣和銳氣,使干部隊伍畏首畏尾、死氣沉沉。要全面貫徹“三個區分開來”要求,認真落實容錯糾錯機制,對該容的大膽容錯、不該容的堅決不容,讓干部流汗不流淚、辛苦心不苦。要加強對干部的激勵關愛,政治上高看一眼、工作上鼎力支持、待遇上厚愛三分、心理上關懷備至,為各級干部消除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