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鄉村治理,促進產業發展這一主題?”11月24日,肥東縣橋頭集鎮國光社區開展逢四說事板凳會,社區干部、網格員、五老人員和黃張村運營商與村民一同聆聽了一堂宣講黨的二十大精彩的報告及征民意解難題促發展。社區黨組織書記宣講“接地氣”,村民聽著“有朝氣”,圍繞討論提建議話發展“冒熱氣”,讓黨的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黃張村民杜愛珍家門前大樹下的60多平方米的場地上,大家圍坐一起,正在由網格長杜中霞召集“逢四說事”板凳會如期進行中,作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國光社區第一書記曹政,早已習慣了與村民講政策、講法律、話家常、謀發展,解難事,促振興。
今年,橋頭集鎮國光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落腳點,通過實施“逢四說事”制度以來,并明確每月4日、14日、24日為群眾“說事日”,把黨群服務中心“搬”到村組農戶家門前,接地氣與群眾心連心,努力辦好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大事,做好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
群眾在哪里,“逢四說事”就開在哪里。“逢四說事”上,社區兩委干部采用拉家常話,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暖民心工程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政策一一講給群眾聽。“逢四說事”宣講打破了以往召開會議的傳統模式,實現由村民“跑腿”聽反應情況,向社區干部敲門入戶“嘮家常”模式的轉變,拉近了社區干部與群眾的距離,架通了黨群“連心橋”,使宣講與征求民意的效果好,更入腦入心。
“各位鄉親,今天是11月24日,也是逢四說事日,大家認為我們社區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對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有什么意見,或有什么建議,需要我們向上級反饋幫助協調解決的,請大家敞開了說,積極發言!”國光社區在每次“逢四說事”召集會上,村民、網格員、五老人員和議事會成員及運營商就圍坐在板凳上,你一言、我一語,就圍繞確定的議題鄉村治理,產業發展這一主題等方面,說出自己心中的鄉村愿景,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黃張村地理位置優越,環境衛生干凈,參觀客人也多,需要規范管理停車場,方便游客參觀集中停車。”村民代表張有廣說;“上個月說事會提出黃張村興建一個公廁,現公廁已建好投入使用,是否增加一些兒童游樂設施。”網格員張松平說;“我雖然在線上銷售茶葉等,準備興建一個大鍋灶,購進茶葉自制加工進行包裝,現鈔現賣,同時為一村民已聯系手工制作豆腐坊的用具設備,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燕子窠茶院錢巍說;“我原先對來黃張村運營商發展業態持懷疑態度,現幾家業態發展迅速,參觀游人多,萌發了辦商店開飯店,半年以來生意興隆,紅紅火火,打算將家住樓房改造為民宿,同時建議黃張村增加設置集體充電樁,方便游客開電瓶車來玩。”老張雜貨鋪張松權激動地說。
“作為運營商積極扶持原村民發展民宿、餐飲、傳統手工作坊(豆制品、小蘑麻油、米耙等),構建以家庭為單元的經營主體,恢復活化與生活相關的民俗和非遺,結合每年與霧耕農業簽約50萬人次的研學培訓和農耕體驗,把黃張村各種業態和藝術團體活動結合起來,形成村是景區、家是景點,形成吃、住、游、購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帶動村民致富,把黃張打造成微度假'生態慢村'”。張勤說出黃張村產業發展建議……在逢四說事會上,社區兩委對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就如何解決落實相關問題與村民們一起交流探討,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答復,并讓群眾全面了解政府在干什么、怎么干以及為什么這么干。同時,對不能答復的意見建議及時收集整理向鎮黨委政府及上級相關部門反饋,既讓上級了解民心所向,又要盡快幫助解決。
2022年以來,國光社區舉行“逢四說事”板凳會8場次,吸引群眾參與300余人次,征集基層治理、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建議20余條,解決群眾反映問題50余件。
“‘逢四說事’的全面推開,讓群眾真正成了村組的‘當家人’,更好地發揮了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做到群眾的“話”有人聽、群眾的“事”有人管、群眾的“難”有人解,讓矛盾在一線化解、工作在一線推進,治理在一線提升。
“自開展逢四說事以來,我們通過網格管事、“五老”調事、支部說事、群眾議事,基本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目標,逢四說事也成為聯系干群的紐帶、化解矛盾的橋梁、為民服務的陣地。”國光社區黨委書記王禹說道。
如今,國光社區“逢四說事”工作深得民心,干勁倍增,正朝著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