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牌坊鄉立足少數民族地區實際,突出重點、彰顯特色,將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在共學互促中筑牢民族團結“連心橋”,團結引領廣大少數民族干部和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講好民族團結課。把黨史學習教育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關于民族工作、民族團結等重要論述結合起來,與民族政策宣講結合起來,在學好四本指定材料的前提下,精心制定學習宣講內容,生動上好民族團結課。截至目前,開展領導干部和黨組織書記專題黨課 32 場,組建紅色宣講團 18 個,其中少數民族黨員群眾紅色宣講團 5 個,常態化開展宣講“五進”活動,深入基層面對面講黨史 65 場,受眾 2500 余人次。精心挑選 11 名宣講員,為身體不便的黨員開展“送學上門”活動,確保每一位黨員“不 掉隊”。
奏好民族團結曲。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資源,利用民族文化廣場 LED 大屏、5 個民族村(社區)戶外桁架和懸掛橫幅等方式,分階段、分模塊生動展現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了從站起 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邀請 30 余名少數民族群眾參與攝制 MV《回風滿韻 皖美牌坊》,以歌舞形式歌頌回滿漢 民族團結、融合與發展,在幸福肥東、大美牌坊、肥東先鋒等微信公眾號播放,點擊率過萬。依托“大美牌坊”公眾號和鄉村兩 級先鋒網,開設“黨史課堂”專欄,定期推送黨史知識視頻;為閱讀困難黨員免費發放“黨史隨身聽”565臺;各村社區積極利用微信群推送黨史等相關學習內容,讓民族團結強音傳遞到每名少數民族干部群眾耳中。
辦好民族團結事。充分激發少數民族群眾在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社會治安管理等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鼓勵少數民 族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治理和志愿服務,創新利用“進組入戶”開“板凳會”,建立“晚間半小時”和“板凳會”議事制度,在重大事項決策、重點工程建設等方面,充分聽取少數民族群眾意見建議。著力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大力推進民族社區建設,全面改善群眾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常態化開展少數民族聯系戶走訪扶助活動,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聯系、民情 日記等方式,全面了解少數民族群眾家庭生產生活情況,幫助少 數民族脫貧戶、邊緣戶等 19 人實現高質量就業;組織舉辦特色種養業技術培訓班,對少數民族自種自養脫貧戶實行點對點、面對面的專業技能指導;投入各級少數民族補助資金近 10 萬元,購置民族企業大棚蔬菜育苗設備,修建產業園周邊道路,讓少數 民族群眾共享民生改善、產業發展的成果,凝聚團結發展力量, 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