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肥東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一手抓復工復產,一手抓脫貧攻堅,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雙勝利”。隨著這場戰役取得階段性勝利,肥東城鄉恢復經濟發展、重建生產秩序的美麗畫卷正在全面展開。
積聚硬核人才 壯大脫貧攻堅力量
三月春漸濃,全國疫情防控仍處于關鍵階段,在這一特殊時期,活躍在鄉間地頭的不止是農民,還有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和返鄉大學生的身影。他們或技術幫扶、或鼓勵生產、或出謀劃策,從青蔥校園到廣袤原野,在明媚春光中為家鄉描繪著青春的底色。
撮鎮鎮龍塘村,掩映于縣城橋頭集路與瑤崗路西一處不起眼的地方。村子雖然不大,卻頂著合肥“首個中國淘寶村”的大名頭。穿過一片油菜地,來到村口的安徽戀藤家具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這是龍塘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趙玲玲、趙承昆姐弟倆創辦的。短短幾年,成為“立得住、叫得響”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帶動當地100多名家庭婦女實現就業脫貧。為應對疫情,減少人員聚集,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生產兩不誤,他們將扶貧車間建在群眾家里,讓“工人”不出家門,就能完成企業給他們的訂單。既保證企業的復工復產,又讓農民足不出戶就業掙錢脫貧,走上致富的“快車道”。
亮出就業組合拳 推進精準扶貧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縣人社局強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通過出臺系列惠企惠民就業政策,鼓勵企業及時復工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為貧困人口務工提供保障,確保疫情防控不放松,脫貧攻堅不動搖,實現“兩手抓、兩手硬”。
一是大力開發鄉村防疫消殺、社區巡查、卡點值守、秸桿禁燒、環境整治、生態管護、鄉村建設等臨時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者(有勞動能力的年齡放寬到65周歲),實現兜底就業。二是鼓勵和扶持貧困勞動者自主創業,貧困勞動者在我縣創辦企業實體,自工商注冊登記之日起正常運營并繳納社會保險費6個月后,發放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助。三是助力返崗穩崗,強化就業支持,疫情防控期間,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者,給予每人300-500元的交通補助;對與企業或扶貧車間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且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貧困勞動者,給予每人1000元的生活費補助。
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 牽住鄉村振興“牛鼻子”
加快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是改善農民群眾目前生活現狀的重要舉措。橋頭集鎮在加快農業復耕復產、夯實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扶持項目落地等方面下大功夫。日前,組織專家召開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設計征詢會,為促進鄉村振興開了個好頭。
該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1035畝,涉及橋青社區、復興社區、竹塘村三個村(社區),總投資22900萬元。依托“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抓住產業扶貧的契機,以農業產業為本,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創新創造為徑,結合特色旅游資源,以“農業+”作為發展戰略,加快農業與旅游、教育、體育、文化等相關產業融合,打造成集商務會議、農業觀光、農業科研示范、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等功能于一體的都市會客廳、農旅觀光園和研學游基地,形成“一軸兩區九園”的空間格局。一軸指山水旅游帶動軸(石長路);兩區指“云上阡陌”智慧農業區、“竹塘雅韻”親子游樂區;九園指農語時空、有機農谷、四季花果、親子農園、稻夢鄉愁、農耕印記、都市菜園、稻漁空間、荷塘月色。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和力量,迎來復工復產的全面穩產增效,奪取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越過冬天,我們正在走進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