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銘記的日子。如今的歲月靜好,國家的盛世和平,人民的安居樂業,浸染了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我們應當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致敬先輩。橋頭集鎮緊密結合抗戰勝利紀念日的主題,積極組織干部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造勢宣傳,重燃紅色精神,通過主題鮮明、意義深刻的一系列活動,旨在教育大家勿忘歷史、珍愛和平、自強不息、筑夢奮斗,在基層工作中踐行革命精神,弘揚不退縮、不放棄、勇往直前的理念信仰。
一是助老兵圓夢,向先烈致敬。橋頭集鎮黨委政府遵循“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理念,切實踐行關愛老兵、致敬先烈的工作導向。鎮黨委書記牛張勇組織宣教中心、民政所、組織辦的部分成員,組成了一支臨時的尋人小分隊,用了僅僅6天時間,于8月28日幫助91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杜俊臣兌現了半個世紀的諾言,找到66年前在戰場犧牲的杜俊臣的老班長李大勝的家人,不僅完成了老班長的遺愿,也圓了杜老半生的夢。穿過槍林彈雨、跨過鴨綠江的杜俊臣,動情地說“在朝鮮戰場,班長在工程處,負責槍支彈藥,我在通訊部,我們相差了十多里路。班長出事后,戰友們把我帶到班長身邊。班長在臨終前,告訴了我這個遺愿。今天,我向班長匯報,任務完成。”
二是宣講進校園,樹自強精神。鎮宣教中心邀請抗戰老紅軍,走進橋頭集學校,給孩子們上了“開學第一課”。一個個真實、英勇、壯烈的抗戰史實,老紅軍講的激憤慷慨,孩子們聽得全神貫注。課本上的插圖和故事,被搬到了現實,來到了身邊,歷史被重現了。看到老紅軍爺爺的軍裝,摸到了沉甸甸的勛章,孩子們肅然起敬,他們心中敬軍、自強的種子也埋得更深了。“老師教過我們五星紅旗和紅領巾是怎么來的,今天聽了爺爺給我們說的故事,我感覺戴上紅領巾特別自豪!”一名小學生向我們揚起胸前的紅領巾,高興地說著。
三是游抗戰遺跡,揚愛國旗幟。橋頭集鎮的小葛碉堡是一處抗戰遺跡,如今看去,堡身還留有戰士們浴血奮戰的印記,耳畔仿佛還回蕩著槍聲、號聲、振奮人心的沖鋒聲。在9月3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天空還飄著細雨,抗日老兵葉昌清在家人和鎮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小葛碉堡給學生們做愛國主義教育宣講。杜老希望孩子們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和學習機會,更是一度哽咽,思緒仿佛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宣教中心工作人員說:“我鎮有好幾位抗戰的老紅軍,他們是無名英雄,是和平時代的挖井人。能夠請到老紅軍,給我們講一講抗戰的歷史,不僅是對抗戰勝利的一種紀念、一種緬懷、一種致敬,更是民族自豪感的體現,讓我們找回初心、珍視當下,同時也是對今后工作的一種鞭策和激勵!”
四是持續加溫,扎實推進工作。結合抗戰勝利紀念日系列活動,鎮紀委繼續深化、拓寬“微家訓”工作,結合紅色因素,擴大“表面積”,廣泛征集素材。同時,通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小分隊的組建,外宣、政法、綜治等多部門聯合,引導干部群眾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夯實基層紀檢工作群眾基礎、思想根基和作風形態,確保工作有內容、有實效、有意義。
(橋頭集鎮 陸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