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清晨,漫步在肥東縣眾興鄉花燈賈戶,沿著寬廣平整的柏油馬路緩緩前行,一片“花海”躍然眼前,五顏六色的花瓣迎著陽光野蠻生長,路面和家家戶戶門口整潔,每家門口擺放的垃圾桶也成了一個特色。
隨著農村機械化種植、養殖的進一步推廣,農村生活方式也逐漸與城市“接軌”。相比城市,農村雖然人口密度少,但實行垃圾分類同樣迫在眉睫。眾興鄉位于肥東縣東北部,與合肥市新站區接壤,可以說是市區近郊。據介紹,雖然農村人少生活節奏慢,但近年來村民們也感受到了“垃圾圍村”的尷尬,因此農村實行垃圾分類顯得尤為重要。
日前,該鄉在肥東縣率先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社區采取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統籌推進的工作思路,在治理工作中,發動社區干部深入到聯系戶家中做群眾思想工作,做足用足“繡花”功夫,耐心為其講解垃圾分類相關規定和的得失利弊,發動群眾自行處理。在家家戶戶門口擺放垃圾分類桶,引導村民垃圾分類投放,并安排專人每天分類收集、集中清運處理,村民環境意識逐漸提升。
走在肥東縣眾興鄉花燈社區賈戶,可以看到這個有著三四百戶居民的村民小組,每家每戶大門口靠著一黃一綠兩只小垃圾桶,離家不遠的垃圾站則有4只大垃圾桶,分別被設置成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村民們可以根據家庭垃圾的具體種類,先將其投放到自家門口的小垃圾桶內,“避免亂扔亂投”,每天清晨則統一倒進大垃圾桶內。
此外,走進眾興鄉的“垃圾兌換超市”,只見墻上掛著一張醒目的“回收項目表”, 塑料袋、廢紙、廢金屬和農藥瓶等生活生產垃圾可兌換牙刷、食鹽、肥皂和洗潔精等不同物品。在兌換物品登記簿上看到,一位村民用一桶煙頭和幾百個農藥袋兌換了幾塊肥皂、一些小孩寫字的本子、兩版牙刷和幾袋洗衣液。“這個超市一直很受到村民歡迎,大家把平日里的垃圾攢起來,拿到這里來兌換,許多生活日用品他們都不用再買了。”據介紹,下一步該鄉還將豐富垃圾兌換種類,進一步激發群眾熱情,引導村民自覺開展垃圾分類。
“農村垃圾分類不是小事,是關乎每個人生活品質、影響后代的大事,是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更是實施鄉村振興、發展生態經濟的應有之義。”據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村民們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遵循農村發展的客觀規律,利用農村天然的優勢和潛力,普及農村垃圾分類知識,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經過半年的探索,如今走在眾興鄉花燈社區賈戶,馬路上一塵不染,看不到亂堆亂放的垃圾場,村民們家門口也干凈整潔,“就像書里面講的一樣,農村生活也非常愜意的。”村民許靜靜說。最近一段時間,周邊村的人們總是喜歡在晚飯后,來到賈戶散步,因為這里干凈整潔,少有蚊蟲,是帶孩子玩鬧、老人散步下棋的好場所。
自人居環境整治以來,該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的主導作用,探索出一條“黨建+人居環境治理”的新路子,努力培育黨建引領環境改善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