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集鎮橋青社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緊抓“四鎮聯動,四區協同”這一契機,創新工作思路,筑牢服務基石,帶領廣大黨員和群眾,扎實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七一”被肥東縣委授予“肥東縣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
一、凝心聚力,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固定學習日,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領會新黨章和《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思想的大解放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樹立遠大目標,探索農村工作經驗,加快美好家園建設步伐,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理論政策水平和為民服務本領,切實增強工作使命感和責任感。
夯實基礎,推動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對照標準化建設目標和“名村示范”工程示范村創建的要求,精心組織實施,在陣地建設上,對社區活動場所、為民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的標識、制度等進行的規范化設置;組織實施上,落實“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項制度;將嚴格按照發展黨員“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十六字方針,做好培養教育和發展新黨員工作,今年,共發展預備黨員丁偉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晉婉艷、王曉軍2名,同時發揮智慧黨建云平臺作用,規范黨員管理。
探索黨建微經驗,創建注入新活力。結合黨建工作,積極踐行“黨員+合作社”(協會),“家庭農場+農戶”的發展方式,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稻蝦、稻蟹共養、苗木種植、家禽養殖等新型特色農業事業,社區兩委成員,每人聯系一至兩個黨小組,并指導黨小組學習工作,一名黨員聯系一至三戶群眾,同時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積極開展助困、幫扶、慰問等項活動。至目前,全社區擁有種養殖大戶王為剛、丁善玉、陳志海、汪明等發展蝦蟹養殖基地近百畝和種植水稻近千畝,徽之韻種植苗木花卉500余畝,走出了一條紅色黨建引領發展之路。
二、落實巡察整改,推進工作順利開展。
根據縣委第四巡察組巡察反饋的意見整改落實情況,社區兩委高度重視,及時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立行立改,社區兩委干部對巡察反饋的意見主動認賬,認領問題不遮掩、不回避,深刻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深挖癥結根源,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認真進行對照檢查,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整改計劃和措施,吸取教訓,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嚴格約束自己,時刻警示自己,積極化解整改問題,不斷的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真抓實干,日常工作力度大。
為保障肥東縣文化山水旅游大道(橋頭集段)項目建設順利進行,緊緊圍繞“依法征地、以情拆遷、和諧發展”的工作理念,把握政策強措施,真情為民抓落實,將征遷任務分解到位,實行包組到戶、責任到人及細化每日的工作責任制,使拆遷工作形成合力,齊抓共管。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及時印發上級征遷文件和獎勵辦法等相關資料給征遷戶,讓群眾了解橋頭集鎮納入合肥主城區空間規劃藍圖,并看到“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城鄉融合發展”的美好前景,消除部分群眾對安置點不滿意的情緒。同時,對所有拆遷戶一律實行“三榜公示”,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群眾的參考度,針對少數群眾拆遷難度較大的這一情況采取“一戶一策”、“因戶施策”的工作思路,積極發揮社區老黨員、老干部等具有政治、威望、經驗、親情的優勢,上門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及時解決好拆遷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以熱心的服務贏得了被征遷戶的支持,以耐心的工作態度換取了被征遷戶的配合。截至目前,全社區已簽訂房屋征遷協議61戶,已拆除房屋59戶,總征遷面積近8000多平方米。
四、集中整治,提升人居環境
為改善提高人居環境、建設美麗村莊為目標,今年5月下旬,社區兩委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并組織10多名黨員志愿者,積極為山王組開展了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截至7月3日,共動用機械220臺時,投入勞力550個,已清理水溝850多米長,水塘4口,亂搭亂建105平方,亂堆亂放356處,拆除無功能建筑258平方和農業生產廢棄物36處,村莊秩序井然,面貌和美。同時針對各村民組的生活垃圾和死角垃圾清理難這一現狀,因地制宜采取了“戶集、村收、鎮轉運”的分類處理方式,規范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長效機制,實行了常態化管理,人居環境得到了提升。另外,加大改廁進度,使改廁工作有序進行,現已改廁120多戶,目前改廁工作仍在進行。